您好,欢迎来到广交律师! 关于About |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187-0202-1010

187-0202-1010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交通法规

自然人在《民法典》中是否受到监护制度的保护?

作者:147小编时间:2023-09-25 19:10:38

导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中国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监护制度是《民法典》中一个涉及自然人保护的重要领域。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自然人在《民法典》中是否受到监护制度的保护。

监护制度的法律出处:

《民法典》编第二十二章节明确规定了监护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自然人被维护人、监护人、监护权的行使和限制等方面的内容。

自然人的身份与监护制度: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二章条的规定,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监护制度旨在保护那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监护人的角色与义务:

《民法典》第二十二章第二条规定了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监护人是指依法负责被维护人日常生活和教育的人。监护人应具备承担监护职责的能力,必须履行尽职义务,保护被维护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监护权的行使:

《民法典》第二十二章第三条规定了监护权的行使原则。监护权的行使应当以被维护人的利益为原则,保障被维护人的生活和健康,促进被维护人的成长和发展。

限制监护权的情形:

《民法典》第二十二章第四条规定了限制监护权的情形。监护人滥用监护权、对被维护人进行虐待、遗弃或者其他严重侵害被维护益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可以限制或者剥夺监护权。

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民法典》第二十二章第五条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作了明确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由其父母行使,如果父母没有能力行使监护权或者依法被限制或者剥夺监护权的,由其他近亲属或者有关单位负责。

结语:

综上所述,《民法典》明确了自然人在监护制度中受到保护的法律规定。监护制度的出现,旨在保护自然人的权益,尤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同时,监护人的角色和义务也在法律中得到了明确,并规定了限制监护权的条件。对于未成年人,法律在监护权的行使上作了特殊保护的规定。《民法典》的实施对于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肖像权的行使是否可以被限制或者解除?

下一篇:荣誉权在《民法典》中的法律地位如何界定?